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BNUZ > 正文

媒体BNUZ

【中国新闻网】北师大教授谈于欢案二审改判意义称这是法治的胜利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审核人:孔建华 时间:2017/06/30 点击次数:
审核 孔建华 视频

中新网广东新闻6月24日电 (邓媛雯 陈彦儒)备受关注的于欢一案二审由无期徒刑改判有期徒刑五年,对此,24日北师大政府管理学院博导、北师大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法律与行政学院院长于风政教授、北师大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法律与行政学院法律系主任刘世强副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纷纷表示,这不仅仅是于欢的胜利,而是法律的胜利,更是法治的胜利。

于欢案发生在2016年4月14日,山东聊城女企业家苏银霞母子二人遭高利贷讨债人员以“极端手段”凌辱,因当地民警处警不力,苏银霞之子于欢愤而刀刺讨债人员,致一死三伤,针对此案聊城中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

此案今年3月底经媒体介入后,在中国引发轩然大波。

“‘辱母杀人’在中国从来就被视为自然正义。历史上发生这种事情,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对待。”于风政是中国政法界颇具影响力的学者,他多次在课堂上点评此案时说:“现代的法制、现代的正义观念,也必须以自然正义为基础。”

与于风政的观点相似,刘世强表示,“二审改判,对于欢的行为性质的认定是合法且合理的。依据中国刑法正当防卫制度的相关规定与法理,于欢面对现实的、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出于防卫的目的和意图,对不法侵害人实施反击行为,其性质当然属于防卫行为。”

“但是,正当防卫还有一个构成要件,即‘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刘世强说:“二审判决认定于欢的反击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属于防卫过当,是比较准确的。”

于风政和刘世强均认为,于欢案成为一堂全民法治共享课,这不仅仅是于欢的胜利,而是法律的胜利,更是法治的胜利。此案将会成为流传久远的典型司法案例,在中国法治进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完)

原文链接:http://www.gd.chinanews.com/2017/2017-06-28/2/385649.shtml?from=timeline

上一篇:【中国新闻网】珠海与美国高校携手打造科技型创业孵化基地
下一篇:【央广网】bat365官网登录入口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招生咨询会深圳举行

关闭